当前位置:首页 > 试题 > 数学试题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时间:2024-08-13 10:16:17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6篇)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难点: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三种数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20×40 5×30 24×20 12×5

42×10 60×50 200×30 240÷2

2.复习上节课有关三量关系.

提问: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哪几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一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每张课桌45元,4张课桌多少元?)

提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投影出示:

例题 1.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多少米?

750×4=3000(米)

2.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多少米?

66×5=330(米)

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18×3=54(千米)

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

120×2=240(千米)

以上四道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口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

(四个小题讲的是同一类事情,都是行车、走路的问题.特点是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走多少路,所求问题都是求一共走多少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上每小题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举出几例说明)

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速度.(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

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可以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还可以再让同学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下什么叫速度)

提问:那么题目中4分、5分、3时、2时又叫做什么呢?(回答是时间)(板书)

再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题目中的问题)3000米、330米、54千米、24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呢?(回答是共走的路程)

老师归纳:我们把一共走的路叫路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速度和路程都用米、千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

速度: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路程:一共所走的路.

根据上面的四个算式,分别指出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式,编一道应用题,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

师:我们掌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例题:

1.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

3×8=24(米)

2.修路队每天修路240米,5天修路多少米?

240×5=1200(米)

3.某机床厂每月生产机床450台,一年生产机床多少台?

450×12=5400(台)

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生产、工作的事情)

说出各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已知每小时、每天、每月干多少活)

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多少叫做工作效率,简称工效.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些与工作效率有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工效”的概念.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数量叫工效.

那么8小时、5天、1年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时间”)

师:对,我们把它叫工时.

老师指每题的结果,问: 24米, 1200米, 5400台表示什么?(共完成的数量)

师:我们把一共完成的数量叫做工作总量.请你用一个关系式概括出工效、工时、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师:请你编一道已知工效和工时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说自己编的题,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关于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学得最好.

1.把已知条件和可以求出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出示投影)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

已知单价和数量 可以求出工作总量

已知速度和时间 可以求出总产量

已知工效和工时 可以求出总价

已知单产量和数量 可以求出路程

2.填空.(投影)

( )×数量=总产量

( )×数量=总价

速度×( )=路程

工效×工时=( )

3.先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

要求:先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应补充什么条件?

(1)李刚每小时能走4500米,( ),一共走了多少米?

(2)每本《东方少年》5元,( ),共用了多少元?

(3)一台织布机,( ).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4)每棵苹果树收苹果45千克,( ),一共收苹果多少千克?

下面的练习由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只列式,然后互相交换检查.

……此处隐藏2516个字……>

1.填空:

( )×( )=总价 ( )×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省略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5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6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习: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

做练习六的第1—4题。

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