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________?
90-36=54(个)
答:还剩54个。
2、还有54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________?
54÷9=6(次)
答:还要烤6次。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4,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4。
例4: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2)读懂题意后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3)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4)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告诉学生,通常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5)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6)分析数量关系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什么?
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7)那这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①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②还要烤几次?
54÷9=6(次)
(8)列综合算式
(9)检查解答是否正确
2、小结: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三、巩固反馈
1、教材第54页做一做。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3、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4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2设计理念: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未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们都去了什么地方?能告诉老师和同学吗?
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真不少,玩的也很开心。(出示课本第2、3页的情景图)假期里的儿童乐园也非常热闹,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请你仔细观察,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
(质疑):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根据两个信息提出的问题,小朋友很快就解决了,可是有些小朋友根据看木偶戏这一情境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很多的小朋友,那到底是什么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看木偶戏)
二、交流信息,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看木偶戏的情境图。
师: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发现了原来有22个同学在看木偶戏,走了6个,又来了13个小朋友。
师:根据你们看到的这些情景,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谁想试一试?
生1:有多少人在看戏?
生2: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2、同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你们是怎样想的?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各组讨论情况)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谁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生1:我们是用原来看木偶戏的22人,去掉去沙包的6人,然后再加上看戏的13人,就是现在看木偶戏的人数。
生2: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是用原来看木偶戏的22人,加上又来看戏的13人,然后再减去去丢沙包的6人,就是现在看木偶戏的人数。
师:看来你们都有不同的想法,那么你们用算式计算出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老师巡视)
师展示学生计算的过程并板书:
(1)22+13=35(人) 35-6=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3)13-6=7(人) 22+7=29(人)
(4)22+13-6=29(人)
(5)22-6+13=29(人)
3、观察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
< ……此处隐藏15674个字……>《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难怪课后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节课有点像数学课,又有点像班队课,还有点像思品课。”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由于例1的内容较为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www.3edu.net)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有没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
出示:买青菜用了2元钱, 买白菜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答吗?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钱;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师: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
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
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了( )小邻居。
师: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邻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
(出示线段图,图略)
师: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支持。
练一练:奶奶给了10元钱,妈妈给了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 )元钱。
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
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青菜和萝卜的总数多8元,买肉用了( )元钱。
师:谁愿意说说?(生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位正在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了,也想请她们帮帮忙。
练一练:买茄子用了4元钱,买冬瓜用了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总数多4元,买鱼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生。小红多会安排呀!
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
2个同学洗衣服,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倍,擦窗的有( )人。
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正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
练一练:第一次发了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是前两次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
4、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比较三组算式
师: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书质疑(生完成例1)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
(生自练,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的不同列式)师:谁愿意来说说?
逐题出示:① 8+6=14(个) ② 8+6+9=23(个)
14+7=21(个) 23+7=30(个)
师: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那如何改题目呢?
2、师: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
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
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
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
师: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学生设计)
师: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不够,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
四、课堂总结
师: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相信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