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古诗多媒体课件、荷花图等
【教学时数】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
(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
(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
四、深入研究学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作业设计】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3、朗诵并背诵古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内容简析:
春雨美如画,春雨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的世界。课文用童趣的语言,让我们感知春雨把大地装扮的五彩缤纷。
设计思路:
春雨贵如油,细如丝,柔似水,美如画。利用课件插图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在看、读、演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 ……此处隐藏27626个字……章阅读积累。
2、观察月,感受月,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设计者:李筱静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进行迁移练习:还可以将月亮比作什么?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吟诵月亮,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让我们也喜欢去品赏玩味。我们喜欢从小就熟背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喜欢在苏东坡的诗句中追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喜欢在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体会乡愁的味道;我们喜欢清幽旷远的江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们喜欢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品析张继的孤独;我们更喜欢用——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表达离别时对亲人的思念。
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同人望月(板书课题),会有不同的体会。唐人张若虚写得好——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于古人眼中的月,我们只能从诗歌中体会了。板书:诗中月。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著名作家赵丽宏的笔下,一起去体会现代人的望月之美。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1、同学们,这篇散文中,写的是谁望月?板书:舅舅、外甥。
2、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对于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的月亮,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同时,对文章进行批注。
请同学来说说怎样作批注?
3、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4、讨论。
(1)讨论品析作者眼中的月亮
1)生1:安详,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结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让你感到美的词语。反复读。个读,齐读。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迷人,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对啊,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词语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这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3:朦胧,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生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蒙)
同学们,你们觉得是镀字好,还是其他字好呢?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不能,人情味,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谁能将这种传递出来,谁来读一读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真清幽,真安详。真美丽。真灵动。)
2)太精彩了,让我感受到了那宁静旷远的美丽。你们想将这优美动人的月色记在心里面吗?请同学们小声自由背诵课文。指名背。配乐。配乐齐背。
(2)品析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1)生5:“像眼睛,天的眼睛。”
a)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同学们,你们真有一颗可爱的童心,请问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从不假思索你体会出了什么?真好,能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指导朗读。注意指导朗读一定要指出孩子的不足,要引导孩子去读。
2)生6:“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是啊,引读,小外甥和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小外甥充满幻想的描述,本身就是一个童话。指名读。齐读。(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能平淡无奇)
4)同学们,从作者和小外甥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多么的调皮可爱啊,他们对话是多么有趣啊。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文章的14-20段,女同学读小外甥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老师来读叙述部分。
(二)我们刚才一起品味了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都很美丽,他们眼中的月亮一样吗?
(三)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答。相对客观。童话的,拟人的。
四)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月为什么不同呢?板书:成人(现实的态度)、孩子(诗意的态度)
(五)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美丽,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的有趣,让人充满了幻想,每个人眼中的月亮是不一样的。此时,我们再这来读那些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相信大家肯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引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三、迁移仿写,升华感受
1、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在诗和月光的沐浴下,在小外甥充满童趣的想象的启发下,引读——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2、板书:心中月。此时,作者的心中月是什么样的?是和开头眼中的月的景致是一样的吗?
3、幻想,是成年人早就忘却的。小外甥给一个成年人插上了幻想。所以,亚圣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板书:赤子之心。连舅舅都受到影响了,何况我们呢。同学们,请你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到的月亮的景象,想象一下还可以将月亮比做什么?指名说。
完成评价手册上的仿写。
像什么?交流。
四、总结全文。
结合板书,同学们,我们在清幽旷远的月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千古传诵的的诗句当中感受到对诗的乐趣,我们还在无尽地想象中感受到一种创造的快乐,写出了我们的心中月。
五、布置作业。
拓展李白关于月亮的诗。
在古代大诗人中,李白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而坠入水中。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同学们,将来你们也会像老师像父母亲一天天的长大,你们一定记住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赏月的快乐、我们对诗的快乐、我们写诗编故事的快乐;不管我们长得多大,只要我们像大诗人李白一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就一定会永远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的小孩!
搜集并背诵有关月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