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15 05:11:21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 ……此处隐藏7616个字……p>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专制时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无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恶势力的不抵抗。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穷人》这篇小说如实的反映了这段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崇尚品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作”、“梧”。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忐忑不安、倾听、抱怨、自作自受、宁静、搁板、顾惜。

3.“揍”的右边。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我改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教学设计:

围绕桑娜的情感变化体会她的人物品质,向学生渗透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写作方法,让学生编写结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穷人?而文中的穷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深入课文 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上一个问题。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着怎样的事呢?

3.默读课文,画下有关的句子,从中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2.汇报

3.从第9节中,你体会到了哪几种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价、希望平安归来等)

1)文中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复杂心情?讨论。

2)学生体会读,师指导读。

3)再读体会人物心理及写法。

4)指导写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5.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 意在创新:看图片,听音乐

导: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他们是多么善良呀。可是,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试想一下,给课文编写结尾。

学生回答

五、作业:仿照课文第9节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板书:

穷人

桑娜 又收留了两个孩子 今后日子?

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认真观察,了解本课生字的特点,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正确识字。

3、在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

教学重点

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课生字的特点,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正确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相关树木的彩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2页,请你试着读读这课中的词语,不会的可以借助拼音,或者请教身边的同学、老师。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8种树木的图片。

你认识图上的哪种树,能不能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完,教师要及时贴出相应的词语卡片。)

借助图片读词语。

(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要及时介绍)

2、认识5个生字。

出示生字:杉、棉、柏、梧、桐

认真观察,同桌讨论一下,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请你想想,这几个生字拥有共同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你是怎么快速记住这些汉字的?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出示8个树木所做成的物品图片。

你认识图片上的物品吗?

(学生每说一个,教师都要及时贴出相应的词语卡片)

4、熟读卡片上的词语

4、盖住词卡上的熟字,只出示生字:材、板、棍、柴、柜、桌、椅、架、枕

再请你认真观察,找到这些汉字的规律。

(带木字旁、形声字)

识记生字。(引导学生既可以结合形声字的规律,也可以借助图片识字。)读生字卡片。

三、指导书写:

1、观察虚宫格中的所有生字,有什么特点?

(都有木字旁,左窄右宽,木字旁写得窄一些,只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2、指导书写“杨”

①引导学生注意,右半部分4笔完成,两个撇的长短不同。

②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一读木条上的词语:

木已成舟、独木不成林、原木、木柴、木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枕木、木棉

2、读读手中的小生字卡片。

二、书写

1、复习带有木字旁汉字的书写规律。

2、学生独立观察虚宫格中的生字的具体位置,独立练习书写。

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汉字?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