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物理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

时间:2024-08-13 10:16:43
物理《加速度》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加速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物理《加速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与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比较,学生能够提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举例,学生能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坐的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例,问同学们哪个更快,同学们此时大多数都会说汽车快,这时教师继续提问:假设一辆静止的小汽车和一辆静止的摩托车,两者同时发动,问谁更容易先将速度达到20m/s?同学们有的会说汽车,有的会说摩托车。教师此时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摩托车更容易先达到20m/s,因为摩托车的反应更快,那这反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其中的“反应”。

2、建立概念:

提供两组数据:就这两组数据让同学们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汽车、摩托车的速度以及1s内的速度变化量。之后教师做强化并引出1s内的速度变化量就是“反应”的快慢,我们在物理学中把这一个量叫做加速度。

3、深化概念:

强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平均加速和瞬时加速之分和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联系。

4、巩固提高:

一子弹在穿入木块前速度为600m/s,穿出速度为200m/s,历时0。2s,问在模板中的子弹加速度?

5、小结作业:

总结课堂内容,让同学们思考v—t图像与加速度的联系。

物理《加速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会计算向心加速度,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向心加速度关系式的推导,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结合数学方法推导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的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品质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向心加速度,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难点】

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匀速圆周运动,提问: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指什么?

【学生】大小不变

【教师】指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必然有加速度。提问加速度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又如何计算?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演示地球绕太阳的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演示光滑平面,小球在细线作用下绕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

【教师】通过例子,说明有力拉着物体做圆周运动,这个力产生了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力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故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

【教师】向心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指向圆心,大小如何计算。

板书设计:

向心加速度

方向

大小

推导

物理《加速度》教案3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特别是“做一做”的实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

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学法

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教学

准备用细线拴住的小球

教学

设想预习导学→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即使是我们上一堂课研究的匀速圆周运动,其方向仍在不断变化着.换句话说,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伺寒确定呢?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

任务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p13-p15,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看两例:

(1)图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

(2)图2中的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2、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类似的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并就刚才讨论的类似问题进行说明.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在理论上,分析速度方向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

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由a=△v/△可以导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aN=,aN=

任务二合作探究

1、速度变化量

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变化量△v

2、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论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8页“做一做”栏目,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

(2)将v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V?

(4)△v/△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v与圆的半径平行?

……此处隐藏12219个字……取决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种情况,受力大的产生加速度大,第二种情况:质量大的产生加速度小。

学生再思考生活中类似实例加以体会。

点评:教师还可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实例,如赛车和普通小汽车质量相仿,但塞车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牵引力巨大,可产生很大加速度。再如并驾齐驱的大货车和

小汽车在同样大的制动力作用下,小汽车容易刹车.通过类似实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速度大小既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做

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

1、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请同学生据上述事例,猜测一下它们最简单关系。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力可能成正比。

教师活动:如何测量加速度a?需什么器材?请同学样设计方案。

学生回答:第二章我们已探究过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可用该实验器材测加速度。小车在钩码牵引下作匀加速运动,利用打出纸带求加速度。

教师活动:现实中,除了在真空中抛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不存在,但一个单独的力作用效果与跟它等大、方向相同的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实验中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合力?如何测?请同学们想办法。

教师引导:可利用前边测加速度的器材,在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条件下,钩码重力大小等于对小车拉力(至于为什么以后再讨论),但必须设法使木板光滑,或使用气垫导轨以减少摩擦直至忽略不计。这样小车受的合力就等于钩码重力。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筛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设计可行方案测量,也可借鉴教师提供案例进行设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把小车在不同拉力下的加速度填在设计好的表格中。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取得数据。

教师活动:如何直观判断加速度a与F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以a为纵坐标,以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利用图象找规律。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某同学做的图象,让大家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在事先发给的坐标纸上描点,画图象,看图象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F是否成正比。分析研究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

2、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保持物体所受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请同学们用最简单关系猜测一下二者是什么关系?教师解释:若a与m成反比,其实是a与1/m成正比,a-l/m的图象应是什么?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质量可能成反比。应该是过原点直线。

教师活动:保持钩码质量一定,即拉力大小一定,如何改变小车质量?将不同质量的小车的加速度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建立a一1/m坐标系作图象。

学生回答:在小车上加砝码。

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出不同质量时加速度。在坐标纸上描点,作a-l/m图象,据a-l/m图象建否是过原点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点评:由于学生刚开始从事探究实验,缺乏经验,需要教师指导,比如设计方案,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学生一无经历,二不习惯,所以宜采用定向探究,逐步使学生走向自由探究。

3、对实验可靠性进行评估

教师活动:如果同学们猜想是正确的,那么根据实验数据,以a为纵坐标,以F横坐标,或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作出图象都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但实际描的点并不严格在某直线上,也不一定过原点。若真是a∝F,a∝l/m得需多次实验才能证实。

学生讨论结果,看书讨论相关问题。

★课余作业

1、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2、预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物理《加速度》教案12

本文题目:高一物理必修五二单元教案: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加速度。

2.能力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懂得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a与r及、v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大小a=r2=v2/r,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三、教学策略

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四、教学建议

1 教材处理

1)重点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观念,明确它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2)难点

运用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释有关问题.

3)疑点

l 向心加速度起什么作用?

l 怎样进行多因素影响的分析?(控制变量法,可以略讲)

4)解决办法

l 充分利用实验说明问题

l 充分利用推理说明问题

5)栏目处理意见

l 48页的思考与讨论可作为本章的引入,

l 50页的思考与讨论是本节的难点,不作为重点,引导用极限思想进行处理。

l 51页做一做是一个没有实验的探究活动,它给出了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 2 学生学习指导

(1)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首先要领会它的方向指向圆心,可以用动力学的观点进行理解,但要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去网站查阅向心加速度的几种推导方法或老师给向心加速度推导方法的资料,指导他们学习和领会.

3 学习资源

l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 l 向心力演示器影视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引言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所以一定受力的作用,因此会产生加速度,本节我们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2 速度变化量 首先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改变,在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改变。 3 向心加速度 方向:利用动画《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动态演示加速度的方向,体会极限的思想 推导:结合《做一做》分组推导

由于三角形AOB与 矢量三角形相似,所以可以由此推导出加速度的

根据 的关系,向心加速度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当线速度v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当角速度w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物理《加速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