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时间:2024-10-10 05:12:22
高三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化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 高中学习方法,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高三化学教案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

【内容与解析】

(一) 内容: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铁的重要氧化物;指的是氧化铁的性质和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其关键是。理解它关键要了解铁元素有+2、+3和0三个价态,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Fe2+的化合物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同样,位于最高价态的Fe3+也可以被还原剂还原;所以,根据铁元素的这三个价态,可以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学生已经学过钠的重要化合物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所以对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就是对金属化合物知识的完善。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氢氧化亚铁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和Fe3+的检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从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与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FeO、Fe2O3、 Fe3O4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

目标解析:

(1)了解FeO、Fe2O3、 Fe3O4的性质和应用;就是要了解铁的这三种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就是要掌握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制取,反应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难溶物颜色变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氢氧化亚铁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就是要能根据Fe2+、Fe3+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入手,掌握Fe2+、Fe3+的相互转化。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Fe2+、Fe3+的相互转化这知识点上可能会有点乱。所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教学支持条件 ……此处隐藏5616个字……p>[生]丙三醇。

CH2—OH

CH—OH

CH2—OH

[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

[学生板演]

[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师]请同学们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1COOH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

[副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

[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

[生]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酸,油酸是不饱和酸。

[师]请同学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5H31COO—CH2

C15H31COO—CH

C15H31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学生活动]

[讲述]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油脂中有一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烃基,则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

R2--COO—CH

R3--COO—CH2

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过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油脂,说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比水轻、不溶于水。

[问]在炒菜时,如果衣服上溅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这是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挥发。

[板书]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工业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锅如何洗涤?

[学生甲]用热碱液洗。

[学生乙]用洗洁净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但用热碱液洗和用洗洁净洗反应原理是不同的,用热碱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结构中往往含有不饱和烃基。那么依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师]对。油脂和H2发生的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下面请同学们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写出油脂和氢气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1)油脂的氢化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3H2 →

[教师讲述并补充反应条件]这个反应常温下是不能进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剂和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油脂的氢化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6第一段。

[过渡]油脂作为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那么酯类水解的条件是什么?

高三化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概念,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原理;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2.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

3.叫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在中学化学中,一般研究的是在下,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对放热反应,△H为数,即△H0;对吸热反应,△H为数,

即△H0。

5.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6.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为kJ/mol。当△H<0时,为放热反应;当△h>0时,为吸热反应。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1)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3)方程式要配平,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通常以燃烧1mol物质或生成1molH2O(l)为标准。

(4)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无注明通常指101kPa和25℃)

【评价】

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0。

1.4克硫粉完全燃烧时放出37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A.2H2(g)+O2(g)=2H2O(g);△H12H2(g)+O2(g)=2H2O(l);△H2B.S(g)+O2(g)=SO2(g);△H1S(s)+O2(g)=SO2(g);△H2C.CO(g)+1/2O2(g)=CO2(g);△H12CO(g)+O2(g)=2CO2(g);△H2D.H2(g)+Cl2(g)=2HCl(g);△H11/2H2(g)+1/2Cl2(g)=HCl(g);△H2

4.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H=-566kJ

CH4(g)+2O2(g)=CO2(g)+2H2O(l);△H=-890kJ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912kJB.2953kJC.3236kJD.3867kJ

《高三化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